首頁 / 影片播放
片長:3分35秒
觀看數:1894 評分數:0 評論數:0
 
引用:
內嵌碼:

 

  • 影片名稱:【朗讀好書介紹】生命這堂課_107-1_9~10月_01
  • 媒體類型:影片
  • 活動時間:2018-10-24
  • 上架日期:2018-10-29
  • 簡介:
    2018-10-24 好書介紹_01 生命這堂課
    由小學課後語文培訓班學生朗讀,蔡綉珍老師指導,文章來源復興電子報107年9-10月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陳永儀,是復興校友,也是臺灣第一位曾身為「關懷師」和「緊急救護員」,同時還是美國西點軍校行為科學及心理系的教授。她的興趣並不侷限於心理學領域,在受訓取得證照後,擔任紐約市緊急救護技術員,以及一級創傷醫院的關懷師,並持有開鎖、調酒和進階潛水的證照,還擔任過Uber駕駛。所有這些經歷,帶給永儀不同觀察人類行為的角度,啟發她對心理學在人們日常生活應用的興趣與靈感。
    《生命這堂課》是永儀在醫院、在緊急救護現場,看見那些生命中突至的交會路口,在人們面臨噩耗與變故時,以心理醫生的專業、以做為一個“人”的角度,陪伴、支持著搖搖欲墜的心靈。也帶我們反思:在生命面對撞擊的那刻,我們需要的是什麼,該在乎的又是什麼?以下是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的推薦序~【病房內的另一個世界】
   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,裡面的經驗是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的。我父親在90年代做過心臟繞道手術,使我看這本書時,特別感到興趣。當時我父親86歲,因心臟功能不好,肺部積水,呼吸困難,所以決定去開刀。我知道開心臟要降體溫,卻不知道是把整桶冰塊倒進胸腔,當父親從開刀房推出來時,母親衝上前去握我父親的手,一摸是冰的,我母親就先昏倒了。如果當年
    有這本書,我母親就不會送急診室了。醫院病房真的是另外一個世界,裡面每一分鐘都在上演生離死別,我不知永儀竟有這麼大的膽子,一個人敢在醫院裡過夜。當年我妹妹保送臺大,她要念醫,我母親想到每天看生死、半夜值班,搞不好還要去太平間,就堅決不肯,她只好去念化學。其實人生就像永儀說的,躺在醫院的病床上,再怎麼不甘願,都得放下,既然如此,何不早一點放下?
    說起來我會認識永儀也是一個緣份。2001年,臺灣還沒有任何一個研究認知神經科學的系所,我就從陽明大學被借調到中央大學去籌備。新所最難找的是臨床神經心理學的師資,我碰到人就問:你有好的臨床神經心理人選嗎?他願意回臺教書嗎?
    我找了大約十年才找到永儀,她當時是因為父母年紀大,所以放掉美國的教職,回臺灣來陪伴他們。我一聽「孝女」,品格是沒話說的,再跟她一談,就知道她是我要找的人。把永儀聘到我的所來教書,應該算是我為中大學生做的一件功德。
    這本書是永儀過去在美國經驗的回憶。看完後,我覺得我不但為中央大學做了件好事,也為臺灣讀者做了件好事:說服一個好的學者回臺灣,再讓她寫一本好的書出來饗讀者,這是一件大功德,不是嗎?
   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推薦序,深深震撼,立刻買書來讀、也在電子報介紹這本書、還聯繫永儀回母校演講,這樣,也算是為復興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。對吧?

     

    ~邀請您一起閱讀【生命這堂課】這本書~